本報訊(記者何思涵)4月26日,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的《戲曲采風》節目中,來自武義縣的一項傳統漆器工藝介紹亮相全國,武義漆器大師鐘宏云和他匠心獨運的大漆髹飾也因此受到矚目。
有意思的是,短短一個月以來,這已經是我市第三次因為傳統文化遺產在央視亮相。
央視花了30分鐘
介紹武義的大漆和昆曲
“武義大漆髹飾技藝與武義昆曲一樣,都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……”在4月19日央視戲曲頻道播出的《復得返自然——武義·昆曲》上篇中,攝制組專門前往武義,先后到璟園古戲臺、桃溪小學、陶村、東壟等處實地拍攝,花大篇幅記錄下武義優美的自然風光、豐厚的人文歷史,還有武義昆曲的形成、家底、現狀、特點特色。
在盛產婺劇的金華,武義昆曲的存在一直令人好奇驚嘆。武義昆曲至今已有百年,被列入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名錄。此次央視專門用了30分鐘的時長,分上下兩篇,還原了武義昆曲的悠久歷史,闡述了這項珍貴非遺藝術的保護、傳承和積極挖掘。
與此相關的,在非遺藝術文化中,武義經典的大漆髹飾藝術也亮相央視。在鏡頭中,來自武義漆香草堂的著名傳承人鐘宏云將失傳400年的瓷胎漆器工藝,重新帶回到世人的眼前。
武義大漆髹飾技藝以大漆為基礎,傳承了南方大漆制作技藝。以素漆、描繪、雕漆、鑲嵌類等為自己獨有工藝,構思獨特、藝術巧妙,一直是浙江漆藝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其金華八婺特有的“豆腐底”工藝和鑲嵌、收金工藝就是武義大漆技藝的主要工藝類型。
“能夠登上央視展現我們傳統的漆器技術,是對武義大漆工藝發揚很好的肯定。”鐘宏云說。
磐安煉火
登上央視《傳承》開篇
時間推回到4月14日,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大型人文紀錄片《傳承》第二季第一集《江湖》中,又收錄了一個關于磐安煉火的傳統故事。
來自磐安非遺之鄉——深澤的原鄉文化站原站長、省非遺項目煉火傳承人陳有根就是磐安非遺項目的重要推動者。在央視的鏡頭下,他詳細介紹了“鬧火海”“踏火山”兩項煉火表演的準備過程。
《傳承》第二季按主題分為“江湖”“絕技”“德行”“師徒”“新傳”“流變”“家園”7集,以“講好傳承人故事”為宗旨,分別講述了3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代表性傳承人背后的故事,除了磐安煉火外,還包括馴鷹狩獵、武當輕功、竹海飛人、苗繡、榮昌夏布等多項古老傳統的民族技藝。
“堅守而不保守,傳承也在創新。”煉火、漆器、昆曲……我市三登央視的非遺傳統技藝雖然各有不同的特色,但其中流轉不變的,始終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規范,及其在新時代下手工匠人和藝術家的繼承創新。
西司門街道黨工委組織召開社區“兩委”換屆選舉工作民主測評大會
那年 宜賓人用愛心和熱血筑起一道生命長城
近幾年我市青少年犯罪人數明顯下降
長治市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
兩會花絮:手機加裝監督“利器”
短短一月 我市三項非遺技藝亮相央視
鳳凰辦事處治理六大類消防隱患
【網絡媒體走轉改】城管女子網巡組:巾幗紅顏守護城市美顏 讓這個春節更美麗
上海團校老師到東營黨建圖書館考察指導工作
市建規局傳達學習貫徹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
蘇州東吳足球隊準軍事化管理 薪酬靠踢球來掙
冷? 冷? 冷? 日照發布寒潮藍色預警!大風降溫馬上到,降幅達8℃!
市工商局積極部署開展農資打假百日行動
開發區各園區、各部門分別組織觀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
10月份我市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情況
隆回食藥工商質監督局開展食品小作坊、小餐飲專項整治
蚌山區緯二路街道開展“慶三八 快樂健康伴你行”活動
浙能溫州液化天然氣項目開工 3年后可用上“本地氣”
葉挺將軍紀念園舉行“四·八”烈士紀念活動
安鄉縣第五次鄉鎮黨委書記黨建工作例會:抓好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